工作动态

推荐工作动态
点击排行

教育部“双千计划”:赋能学生成才,驱动产业发展

   日期:2025-03-20     浏览:73    
核心提示:教育部“双千计划”:赋能学生成才,驱动产业发展

近日,教育部部署了双千计划,意在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补足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短板,更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以高素质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每年高校毕业人数攀升,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科学技术如同一个“加速器”,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高速运转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态势。看得出,目前单一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探索多元发展,实现融合性发展、创新性发展的前进需求,产业的融合创新和技术升级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里、工厂中正经历一场“淬炼”,一场由人才带来的“涅槃”。

“双千计划”两大核心包括微专业建设和职业能力培训,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两条腿”走路、“双核心”驱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微专业作为“双千计划”的核心之一,聚焦于培养学生对多元知识的掌握能力。微专业的核心是打破专业的学科壁垒,适应当前新领域、新需求、新职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如当前各大院校顺应社会和产业新需求相继开展的“食育微专业”“人工智能及其应用”“食品营养与健康”“自然教育”等。这些微专业更加“迷你”,课程基本5-10门,不占用主修专业时间,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还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在院校规定年限内修完相应学时即可。虽然时间短,但授课内容更加“高精尖”,学校在设置微专业时一般会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连接。因此,在主修专业与辅修的“微专业”的相互加持下,促进了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广,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更强。

“双千计划”的另一核心是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软技能。当前,职业能力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协作创新能力、组织安排能力、文本写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胜任一个岗位需要同时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职业能力培训一方面要了解行业趋势,紧扣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将岗位工作引入校园,以岗定课,开展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快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梳理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作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有侧重地促进学生在沟通、协作、创新、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双千计划”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举措,其意义远不止于缓解就业形势和满足企业需求,更在于推动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计划的引领下,学生将获得更全面、更多元的知识和更扎实的职业技能,从而在职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个人的职业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同时,企业也将获得更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企业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随着“双千计划”的深入推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将更加精准,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多>同类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