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政策

推荐产教政策
点击排行

2025年全国“两会”的职教声音

   日期:2025-03-10     浏览:74    
核心提示:正在北京召开2025年全国两会即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持续发出职教声音。
2025年全国两会即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持续发出职教声音——
 
  一、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职教声音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等6位委员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等作了发言。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职教声音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三、“部长通道”上的职教声音

 


    在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力度,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中建立示范区,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发展相融合的生态和组织机制,围绕产业变革加快和加强学科布局。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产业、现代制造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个领域70%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的培养。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建立研究生、本科和高职三个学科专业目录统一调整机制,建立人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既要适应还要适度超前,快速跟进产业发展。


来自职业学校的代表委员如是说——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是全国“两会”的主角。“职教新语”微信公众号搜集整理了来自职业学校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2025年全国“两会”发出的职教声音,供参考。

    一、全国人大代表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建议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如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研发中心、产业学院等,校企共同投入资产、共享收益,确保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建议设立涉农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提高涉农专业的生均拨款标准;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趋势,及时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因地制宜探索涉农专业定向培养和定岗就业机制,鼓励更多人才扎根乡村、服务基层。

    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劲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创新要与头部企业沟通协作,建立产学研“握手”通道,共同搭建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平台;争取发挥职业教育体系优势,做好更多的示范性、标杆性项目,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4、杭州技师学院整形涂装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金龙:建议加大技工教育投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促进其知识技能与技术迭代相适应,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高技能人才晋升通道,让“学技术”成为令更多青年人骄傲的一种选择。

    5、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罗丹: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也要培育服务一流产业的技术工人队伍。在立德树人方面,要让年轻人读懂这个时代,树立宏大志向,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6、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多元实践路径。有的职业院校与当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工厂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完成从图纸设计到成品装配的全流程实践;有的学校与新能源企业联合开发“双元制”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革新始终保持同频共振。这种深度融合不仅破解了传统教育中的“学用脱节”难题,更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7、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王红军: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扎实,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适时全面细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先进技术、工艺、企业标准等引入课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扎实有用的专业技能,实现学生所学与行业企业应用无缝对接。


    8、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职业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办学能力,更要通过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建议各地尽快出台和落实产教融合的实施细则,提高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二、全国政协委员


    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在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的联组会上,我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从实施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实施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三个方面作了汇报。

    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东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尤其是在信息化、智慧化能力建设方面。在“双师型”教师评定中,为了让在职教师少跑腿、认证更便捷,广东构建了全省“双师型”教师评价网络系统。

    3、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董事长拜文汇: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学校需抓住三个要点:一是建立“融合”机制,学校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每年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二是把生产项目“搬进”校园,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参与产品生产全流程等方式,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零时差”。三是打造“人才精准供给”模式,推行“企业下单、学校接单”的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企业直接参与招生面试、课程设计、考核录用。


    4、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佘德聪:推进大湾区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与内地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本科建设。


社会各界代表如是说——

    一、《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中的职业教育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提出: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提出:全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二、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界别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共话职教发展和技能人才发展

    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是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34个界别其二,两个界别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共话职教和技能人才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逐步扩大技能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增加对社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进一步优化“职教高考”制度,完善中职、高职、本科和专业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双向认定制度落地见效,推动职普融通,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民建陕西省委会主委、陕西省中华职教社社委会主任李忠民:陕西是职业教育大省,要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要素供给,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围绕陕西万亿级产业集群和34条重点产业链,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使其实体化运行,促进“园区+校区”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华职教社社委会副主任郑亚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主阵地,更是实现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从价值引领、业务培训、政策支持三方面入手,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服务体系,为各行业更好地输送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如2025年浙江将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实现技能培训基地、站点在浙江全省县城和中心镇全覆盖,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湖南作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下一步将进一步统筹优化职业院校的院校布局和专业布局,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抓好“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体系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支撑产业发展,助力大国外交,彰显职业教育的担当和作为。

    三、中华全国总工会界别围绕“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召开热点议题讨论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34个界别之一。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总工会界别召开热点议题讨论会议,围绕“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热点议题进行讨论。会上,王彤宙、杨杰、孙志强、林孝发、辛锋、皮剑龙、蔡治洲、张轩松、郭代军、卢跃富、赵俊民等委员围绕科技创新、维护农民工权益、推进企业人才发展、培育劳模工匠等话题积极建言。会议指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等正广泛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变化,迫切需要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工会要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做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更多>同类产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