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政策

推荐产教政策
点击排行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2)

   日期:2025-04-24     来源:职教百科    浏览:6    
核心提示: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中,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除了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校

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中,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除了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校企“双元”育人。

实践教学

2.3.1实验实训

【基本要求】

(1)开设数量充足的实验实训课程,本科专业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100%

(2)建有相应的专项、综合实验实训室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安全达标、管理规范。开放时间和经费投入有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好。

 

【内涵解释】

(1)建好用好实验实训基地。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满足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稳定的、数量够用的专项、综合实验实训和产教融合型实验实训基地。

(2)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推进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确保实验实训符合国家要求、满足课程标准要求,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切实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3)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有专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规定,实验实训设备更新、耗材使用、环境建设和劳动保护有经费保障,实验实训工位数量满足学生使用要求,指导教师、实训教师配备合理生产性实训项目优先安排有来自生产线且有相应技术等级的师傅授课。建立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并有效实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考察重点】

(1)实验实训开出率是否达到100%并且效果较好

(2)实验实训条件是否满足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求:实验实训课程成绩评价是否科学,是否体现相关产业、行业技术水平,是否支撑实践教学目标达成

(3)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特别是开放制度是否建立,实验实训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实验实训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实施,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是否足够,实验实训经费是否得到保障。

 

2.3.2专业实习

【基本要求】

(1)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学生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有实习标准,实习教学安排合理、过程管理规范,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良好。

(2)综合、理工、农林类院校有必需的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相对稳定的岗位实习基地;师范类院校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医药类院校至少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

(3)建立实习运行保障制度,每个专业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有保证。

(4)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

 

【内涵解释】

(1)实习安排。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推行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学生岗位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2)实习环境。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应符合产业环境、生产条件和专业特点要求,符合企业生产节奏,可以开设各类实习课程;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任务等符合实习标准要求。

(3)实习考核。根据毕业要求与合作单位共同设计和

(3)实习考核。根据毕业要求与合作单位共同设计和安排,实习与学生就业初始岗位直接相关,实习目标明确:实习任务清晰,强化考核评价。

(4)实习制度。健全专业实习管理制度,明晰管理人员职责,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资格、水平符合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习管理效率。

 

【考察重点】

(1)专业实习单位选择、实习岗位选择、实习内容设计、实习考核、实习时间等是否支持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养成,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2)实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通过信息化方法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3)实训和实习场所是否符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实习条件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实习经费是否有保障。

(4)社会实践是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是否有学时学分要求,社会实践时间和任务要求是否明确。

 

2.3.3毕业设计(论文)

【基本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2)毕业设计(论文)50%以上的内容通过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完成。

(3)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好。

 

【内涵解释】

(1)合理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体现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选题要结合用人单位一线生产岗位复杂高技术技能问题和社会实际需求,突出专业能力和高技术技能培养,工作量和完成难度适当,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2)结合实际。鼓励支持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组织机构及社会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运用技术技能解决生产现场中的复杂问题;可将工艺改进、产品(服务)设计、技术(服务)创新、技艺展示、专利研发等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重要内容。

(3)企业参与。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兼职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履职认真。

 

【考察重点】

(1)毕业设计(论文、创作)选题与生产和社会实际结合情况能否体现学生综合所学专业能力和高技术技能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创作)是否有50%以上的内容通过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完成,过程是否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

(3)毕业设计(论文、创作)指导和考核,是否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情况;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能否体现对课程目标和相关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合理评价。
 

教材建设

2.4.1教材选用与质量

【基本要求】

(1)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有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和人员,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

(2)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优秀教材、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有一定数量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按要求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内涵解释】

(1)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党委(党组织)对教材负总责,完善教材选用机制,按国家统一要求选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和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规划教材,定期公布教材用书目录和教材选用情况,保障使用规范教材、规范使用教材。

(2)校企联合创作编写教学材料,创新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说明书)式、融媒体式等新型教材,推进数字教材建设;专业核心课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重视品教材建设,打造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适宜性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

(3)针对职业教育需求,加强教材资源建设,充实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提高资源使用率;整合行业生产知识和实操技能,汇聚优质教材资源,形成全面、系统的资源库;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使用教材资源的能力。

 

【考察重点】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是否按要求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否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是否严格遵循《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确保教材的选用和管理符合政策要求,党委(党组织)对教材负总责;是否设有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并有专人负责教材的管理工作;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覆盖教材选用的各个环节,包括选用标准、评估方法、反馈机制等。

(3)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是否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专业课程是否选用校企合作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校企合作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使用效率如何。

 

2.4.2教材编写与保障

【基本要求】

(1)建立教材编写审核机制,教材编写团队符合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

(2)有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开展教材研究的激励机制和一定的经费保障。

 

【内涵解释】

(1)教材编写审核。学校建立完善的教材编写审核机制,坚持凡编必审,对教材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以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

(2)教材编写团队。教材编写依据职业院校教材规划以及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编写团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编写经验:校企合作确保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权威性。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确保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教材激励政策。鼓励学校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材,体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建有教师参与教材建设和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教材的激励机制。

 

【考察重点】

(1)是否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关于教材审核的要求;是否建立教材编写、选用审核机制

(2)是否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开展教材建设,是否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经费是否有保障。
 

校企“双元”育人

2.5.1校企“双元”育人

【基本要求】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先进企业共建稳定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每个本科教育专业有2个及以上实质性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有合作稳定的规模以上企业

 

【内涵解释】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备和项目。

(2)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每个职业本科专业要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合作稳定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发至少2个实质性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项目运行中学习和成长,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

(3)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校企双导师教学,校企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考察重点】

(1)校企合作双方是否共同制定了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

(2)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否与先进企业共建了稳定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否有合作稳定的规模以上企业。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每个职业本科专业是否拥有2个及以上实质性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是否开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探索

 
 
 
更多>同类产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