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讯息

推荐行业讯息
点击排行

知名卤货大肠菌群检测结果超标?为何要检测?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日期:2024-12-12     来源:食品微生物检测    浏览:50    
核心提示:知名卤货大肠菌群检测结果超标?为何要检测?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12月2日,某测评博主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该视频详细记录了其通过官方旗舰店渠道购买了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紫燕百味鸡等品牌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的全过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博主每份样品购买了5份,并进行了5次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五个产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均不符合标准,其中夫妻肺片和香辣鸭脖2个品类菌落超标。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夫妻肺片、香辣鸭脖、五香腐竹3个产品发现过量大肠菌群,并且鸭脖和夫妻肺片的大肠菌群5个样本都超出了最高安全限量,最高的一个超标290倍。
 
大肠菌群是什么、卫生学意义?

       大肠菌群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正常存在的微生物,通常是与肠道的病原菌同时存在的;它与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相似;在体外环境生存的时间也与肠道病原菌大致相同;而且大肠菌群相对于病原菌的检测更方便。所以,通过对大肠菌群进行检测,一来可以反映食品或者水的卫生状况,判断是否受到粪便的污染;二来也可以指示食品或者水中存在肠道病原菌污染的风险。
       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等过程中,因卫生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受到大肠菌群污染。因此,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把大肠菌群广泛用作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对大肠菌群作统一规定,在各类食品中作了具体的限量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099-2015)等标准中规定,同批次5个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结果均不得超过10² CFU/g,且至少3次检验结果不超过10CFU/g。
微信图片_20241213150435
微信图片_202412131504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 19302-2010)等标准中规定,同批次5个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结果均不得超过5 CFU/g(CFU/mL),且至少3次检验结果不超过1 CFU/g(CFU/mL)。
微信图片_20241213150633
微信图片_20241213150642

《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蜂蜜》(GB 14963-2011)规定,在蜂蜜中所含的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0.3(MPN/g)。
微信图片_20241213150649
     

大肠菌群检测

       目前国内采用的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出口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但两种方法都是采用推测、验证两大步骤。为方便大家使用和观看,为大家总结MPN法检验大肠菌群的流程如下:
微信图片_20241213151119


推测试验(乳糖发酵)
       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证实试验
       挑取LST产气的发酵管,接种BGLB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
       根据BGLB产气情况,证实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具体操作参见GB4789.3、SN/T0169-2010《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小测提醒,MPN采用统计学的方法,通过稀释培养计数,经一系列复杂的运算,估算出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微生物在食品中存在的概率。

生产者如何降低大肠菌群数量

       1. 严格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无污染的原料,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食材。
       2. 规范加工过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加工操作,确保各环节的卫生条件。
       3. 妥善储存运输:采用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条件,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餐桌安全
       面对这样的大肠菌群超标事件,不禁要问,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餐桌安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个有效的方法,让大肠杆菌无处遁形,保障我们的饮食健康。
       1.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在购买卤味等熟食产品时,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具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品牌。这些品牌往往有着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2.注意产品的保存和食用方式购买后的卤味产品应妥善保存,避免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下长时间存放。在食用前,务必确保产品包装完好无损,如有变质迹象应立即丢弃。
       3.增强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应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了解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例如,熟悉常见的食品污染途径,学会通过外观、气味等方式初步判断食品是否新鲜安全。
       4.倡导和监督我们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社会监督的一份子。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并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倡导,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
 
 
更多>同类行业讯息